当前位置: 主页 > 新闻·资讯 > 省内新闻 >

文学和绘画也是相通的——莫言谈丁杰作品



时间:2019-03-22 13:29来源: 点击:0


(责任编辑:逸博)

文学和绘画也是相通的——莫言谈丁杰作品

丁杰陪同莫言看画展。全媒体记者 陈艳 摄

莫言出席《墨索·丁杰水墨作品展》的消息,在整个徐州引起了不小的轰动。很多人都好奇,这么一位大作家怎么会和一位画家搭在一起的?莫言曾在前期的采访中表示:“我为什么会来丁杰的画展,你们到展厅看看他的画就知道了。”言下之意,莫言很欣赏丁杰的画。其实,画家和作家之前还是存在某种相似点的。文学中的所谓风格同样存在于绘画之中,一位好作家的笔下一定是富有画意的。

在这次画展之前,莫言对丁杰的画了解的并不全面。这次丁杰带来了100余幅近几年的作品,让莫言一次看了个够。这让他有点激动,也产生了大量共鸣。

“这字是下过苦功夫的”

或许是因为本身写书法的缘故,莫言刚进入展厅,就被展厅正中的书法作品吸引了。这幅作品是一幅长达60多米的《水浒》长卷,此卷在生宣上用蝇头小楷写就。莫言看到后,立刻探身上前,细看之下,叹道:“呦!这个是下了苦功夫的!如此多的字,居然一个错字都没有,而且气很贯,这需要心特别静。”

据丁杰说,这件作品是他30多岁时所写,当时是利用每天晚上下班的时间,一写就是好几年。就是为了静心。几年的蝇头小楷练就了其扎实的基本功。这基本功反映到画上就形成了《大地旋律》这样的节奏感和气势,也让莫言对丁杰作品中的书法增加了几分关注:“丁杰的画和字用笔统一,看着很老辣。”

“大道至简,简单又不简单”

丁杰这次带来的100多幅作品中,包含了多种系列,也运用了不同的创作手法和表现形式。每种系列也都给人不同的感受,这感受是愉悦,是舒适,是欢喜。你看《烟云如海山似梦》系列,素笔勾勒,没有所谓五彩缤纷的外表,跃然于画纸上的只是一清二白却并不显得单调,只是多了分不同意义的超凡脱俗。

莫言曾给丁杰的画题过这样一句话:世界原本黑白色,请君放眼看分明。“丁杰的水墨,用墨简单,用笔简练,但意境、思想绝不简单。这就是所谓的‘大道至简’。”莫言说。

“气韵生动有灵气”

莫言表示,从丁杰的画中可以看到一种韵律,就像听着一首乐曲。如果《云气缥缈处》《烟云如海山似梦》是丁杰谱写的轻音乐,那《灵云舞曲》就是重音乐。莫言在这幅画前欣赏良久。“有乐感、有节奏”,莫言说道。他真的像是在听一首交响曲,“焦墨很容易死板,但丁杰的焦墨气韵生动”。

丁杰的焦墨,一方面喜爱反复叠加焦墨之点,以点阵的疏密、稀稠来形成画面的节奏变化;另一方面,焦墨所形成的点阵又以湿润的中度灰墨为依托,在点画、枯湿上,他不是含筋裹骨的,而是分层的,这使得他的山水画既较易获得画面的整体统一感,又能够在统一的灰黑色度之中细细分辨那些苦黑的焦墨,画作由此显得十分耐看。

“我画画的时候确实喜欢听音乐。我觉得所有的艺术都是相通的,随着音乐节奏的变化,我也会变化我的用笔速度,这样出来的作品就会有种韵律感。”丁杰说。

“艺高人胆大”

开幕式上,莫言给丁杰题了一句话:艺高人胆大。在《灵云舞曲》前,他解释了这句话的意思:“‘胆大’是因为他敢用笔,大笔头,大尺度;‘艺高’是在大笔头下,该细的时候细,疏密得当,小细节见功力。”

“丁杰的风格很丰富,既有传统的,又有现代的;既有北方的,又有南方的;既有日常的,又有哲学的。总而言之是一个融合性很好的画家。对历史、对现代、对传统、对创新都做得很到位的画家。”莫言对丁杰的“艺高”评价很高。

“画画贵在创新,所谓创新,就是要懂得变化。艺术是从生活中提炼的,每次创作时的感受不同,画出来的东西当然不应该一样。有的个人展览,看一张就知道每一张的样子,那样没有意思。我现在才五十来岁,艺术的道路还很长,还应该不断努力,不停否定自己,才称得上是一个好画家。艺术家不能早早地结‘壳’,死在这个‘壳’里。”丁杰对自己的艺术道路有着很明确的目标。

而这,也正是莫言所欣赏的:“丁杰的作品对文学创作也是有很大借鉴的作用,文学写作也面临着突破,也有无数的难以逾越的高山。怎么样在当今这个时代,写出贴近我们生活的、能够反映当代社会的、反映社会巨大变革的、反映人心变化的作品?我想,作为一个文学工作者,也应该向美术家、画家来学习、来借鉴、来触类旁通。”

“画为心语”

然而,绘画与文学的相通之处远不止于此。在二号展厅里,展出了不少丁杰的写生作品。“不同于一些画家的‘照片式写生’,丁杰对写生的景色都会进行‘二次加工’,让画表达自己的精神世界,所谓‘画为心语’。”莫言道。

在《残荷傲首吟恋曲》前,看着高180cm、宽97cm的画布上墨色的残荷,莫言感叹了一句:“低头不弯腰。”而这正应和了丁杰对这幅作品的题词:“残荷并不是生命的结束,只是在等待这下一个轮回。它那蓄满了生命的根基,早已在等待下一个春天的到来。”

由此,我们找到了画家和作家相切合的地方:不管是绘画,还是写作,它们不仅仅是对现实的如实记录,不是简单地描绘生活的原貌,而是为了表现出真实的生活状态。无论画家还是作家,他们都希望观赏者能够从作品中感受到真实的、活的东西。他们不满足于让别人感到真实,而是要让别人对这种真实产生感情上的共鸣。

莫言的文章是如此,丁杰的画亦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