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新闻·资讯 > 文化资讯 >

电视剧《山海情》暨江苏扶贫题材影视作品创作研讨会在宁举办



时间:2021-02-26 21:00来源: 点击:0

电视剧《山海情》暨江苏扶贫题材影视作品创作研讨会在宁举办

2月22日,由省文联主办,省评协、省视协承办的电视剧《山海情》暨江苏扶贫题材影视作品创作研讨会在南京举办。省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刘旭东,省作协副主席、省评协主席汪政出席研讨会。我省影视评论方面的专家、学者沈国芳、舒克、贾冀川、杨骏、陈法玉、蔡骥鸣、王海波、潘政治,以及省评协副秘书长(主持工作)、一级美术师衡正安,省视协秘书长丁秋灵参加研讨会。研讨会由汪政主持。

电视剧《山海情》暨江苏扶贫题材影视作品创作研讨会在宁举办

电视剧《山海情》是国家广电总局重点项目,系“理想照耀中国——国家广电总局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电视剧展播剧”。该剧讲述了上世纪90年代以来,宁夏西海固的干部群众积极响应国家扶贫政策号召,在福建的对口帮扶下,积极探索脱贫发展办法,通过辛勤劳动和不懈努力,将飞沙走石的“干沙滩”建设成寸土寸金的“金沙滩”的脱贫故事。该剧播出后,即受到观众热捧和业界广泛好评。

电视剧《山海情》暨江苏扶贫题材影视作品创作研讨会在宁举办

研讨会上,与会专家、学者对电视剧《山海情》给予了高度评价,并认为该剧对做好江苏扶贫题材影视作品创作具有很好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汪政认为,《山海情》成功的意义非同一般,它证明了重大现实题材创作不但可以政治正确,也可以审美正确,并获得市场,甚至获取顶流;沈国芳认为,该剧直击扶贫的生活实相,形成了透出泥土味道的现实主义震撼力;舒克认为,尽管《山海情》仅有23集,却既能凸显宏大的主题与广阔的画卷,又能同时做到细腻地表现细节、刻画人物,挖掘出了更为深刻的思想厚度与情感浓度;贾冀川认为,《山海情》通过真实+有趣,创造了一个独特的世界,突破了主旋律影视剧创作的模式和窠臼;杨骏认为,《山海情》的成功,说明主旋律创作和普通大众的情感诉求不是对立的,主旋律作品也可以收获市场、引爆市场,我们要有这种文化自信;陈法玉则从社会学角度展开,认为《山海情》承载的内容具有一定的社会学意义,它通过反映一个社会历史事件很好地反映了整个社会历史风貌;蔡骥鸣从文艺创作要贴近现实、贴近民生的角度阐释开去,认为《山海情》的成功主要是由于该剧在选材上的与时代合拍、剧情的真实感人、表现方式的纯朴,让受众有了获得感、真切感和心动感;王海波认为,《山海情》通过匠心设置冲突、塑造人物群像、梦想照见现实为主旋律影视作品实现“破圈”提供了很好的路径;潘政治认为,作品中体现的鲜明西北特色,启示江苏扶贫题材影视作品要注意在创作中更加重视体现江苏地方文化特色,让作品很好发挥承载地域文化传播的作用。

电视剧《山海情》暨江苏扶贫题材影视作品创作研讨会在宁举办

刘旭东作总结讲话。他指出,此次研讨,是贯彻落实省委娄勤俭书记在省十次文代会、九次作代会开幕式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的具体行动,娄书记在讲话中,向江苏文艺家强调要关注“五个故事”,其中就包括共同追求幸福生活的奋斗故事。《山海情》这部作品十分有冲击力,通过这次研讨,可以通过解剖它来观照当下江苏扶贫题材电视剧创作,尤其对于我们怎么认识江苏特色、怎么反映江苏特色,都是一次有益启示。我们的思考应当从这里出发,带动一批主题作品的创作生产,创作出更多无愧于时代的新史诗。


(责任编辑:王洁)